ABOUT US
关于年鉴

第二部分 20年发展篇

中国基金业对外开放专题报告

分享到

华宝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1998年,中国首批基金公司成立;2002年12月底,首家中外合资基金公司招商基金成立。至此,在中国公募基金20年发展历程中,合资基金公司的兴起已占据了4/5的时间。业界、学界及政府层面普遍认为,公募基金的开放程度较高,合资基金公司及海外资管机构带来了从管理制度到投资体系、风险控制等多方面的宝贵经验。

本文将简要梳理中国公募基金行业对外开放、国际融合的发展历程,同时以合资基金公司为分析重点,总结对外开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以及未来发展机遇。

一、公募基金20年对外开放历程回顾

20年不算很长,但20年的时间也足以发生一些深刻的变化,产生一些重要的趋势。

梳理近20年基金业对外开放的历程,可以看出,基金行业的对外开放、对外融合,并不是一个小世界里的波澜与风景,它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深刻地融入世界贸易体系和经济分工这样一个大环境紧密相关,也受中国对外开放政策和全球经济波动的明显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观察这一历程。

(一)中外合资基金公司的兴起、磨合和新机遇

2001年12月中国加入WTO,允许外资持有基金公司的股权比例不超过33%,同时约定3年后这一比例提升至不超过49%。2002年12月底,由招商证券和荷兰国际集团等共同发起的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这是中国首家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此后,2002—2004年,首批合资基金公司相继成立。

2005年以来,中国兑现入世承诺,允许外资参股比例由33%上升至49%,由此引来一轮合资基金公司成立的高潮。2005—2007年,合资基金公司纷纷成立,数量增长较快;一批合资公司的外方股东在此期间争相增资至49%上限;合资基金公司规模也快速扩张。在此期间,合资基金公司是大众关注的焦点,市场和投资者对这些机构能带来海外先进的理念、先进的管理制度充满期待,合资公司发展势头向好。

2008—2017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和在中国市场本土化发展难度的影响,合资基金公司发展进入平淡期:部分基金公司外资股权几经易主,部分公司外资股东撤出。外资还是内资不再是公众看待基金公司的重点,与此同时,一批内资基金公司开始崛起,从资产规模到整体实力均超越了排名前列的合资公司。

2018年,中国明确宣布基金公司外资持股比例可放宽至51%,外资由此可以控股基金公司,外资参与公募基金行业的深度将大为拓展。


————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年鉴2019》是公募基金行业20年发展进程的缩影,是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展示窗口,也是基金产品入门学习的路径。全卷近600张图表,70余万字,集20年于一卷,值得品读与收藏。


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年鉴2019》